家電行業主要被劃分為黑電(主要指彩電)、白電(以空調、洗衣機、冰箱品類為主)、廚電三大產業。今年上半年,除白電、廚電產業繼續保持了此前的高增速外,黑電產業大佬們也通過前期大刀闊斧的改革和多產業布局,收獲了明顯的營利改善,從而推動行業呈現普漲行情。
4家行業巨頭中報營收凈利雙增長
從目前已公布半年報的TCL集團、老板電器、兆馳股份和依米康的業績來看,均實現了營收和凈利的雙增長,其中上述公司營收同比分別增長了7.92%、26.63%、20.85%、0.84%;凈利增長則更為強勁,同比分別增長70.68%、41.36%、47.94%、113.54%。公司毛利同比也分別增長了48.9%、22.9%、16%和6.25%。
雖然目前正式公布半年報的只有4家,但它們卻頗具代表性——TCL是黑電龍頭;老板電器是廚電龍頭;兆馳股份是顯示器硬件制造巨頭;依米康是以生產空調等為主業的白電企業。
4家公司中,TCL和老板電器的業績高增長尤其不易,眾所周知,彩電行業由于多年的價格戰,早已是“利潤薄如刀片”,近年更陷入需求不振的銷售疲軟周期,在此背景下,TCL上半年凈利居然驚人的增長70%。該公司半年報公告顯示,上半年TCL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22億元,同比增長7.93%;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70.7%。液晶面板行業高景氣度延續,華星光電凈利潤同比大增,成為業績高增長的主因。此外,多媒體業務同比改善較大,和金融、投資業務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收益則成為助力。中報數據顯示,該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仍高達6億多元,顯示其確實靠主營業務大幅提升獲得高增長。
另一家家電行業大白馬“老板電器”則在連續數年保持利潤30%以上高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仍取得了逾40%的增長。該公司上半年營收32億元,凈利接近6億元——在保有煙機、灶具等既有優勢的基礎上,其嵌入式新品的爆發式增長成為業績新亮點。
公告顯示,其來自傳統煙機、灶具產品的收入同比增長21%,約占整體收入增長部分的74%;來自嵌入式新品的收入部分同比增長122.34%,約占整體收入增長部分的18%。行業調研機構中怡康數據顯示,該公司煙機、灶具、消毒柜市占率繼續保持行業第一,作為更大亮點的新品嵌入式烤箱、蒸箱、洗碗機市占率,也分別達到26.67%、29.81%、7.98%,均位列行業第三。此外,該公司上半年向三四級市場實施渠道下沉,新增專賣店214家,也為公司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八成公司預喜 16家預計凈利過億
除了上述4家公司外,還有近八成家電上市公司發布了半年報業績預告。從43家已發布中報業績預告的公司來看,預計虧損的只有4家,分別為四川九洲、ST圣萊老撾、毅昌股份和德奧通航,另有4家預減,剩下的30多家公司全部預喜,占比81%。從凈利同比情況來看,預計增長的有30家,另有12家同比下跌。其中,德奧通航和四川九洲同比預跌291%和233%,跌幅靠前。
目前,格力、美的、海爾均還沒有發布半年業績預告,其他較受關注的公司基本以預計業績增長為主。比如,深康佳凈利同比預增149%,同洲電子預增111%,華帝預增60%,愛仕達預增40%,蘇泊爾預增30%,九陽、奧馬預增20%等等。預計同比下跌的則有萬和電氣和長青集團,分別預跌15%和40%。
從凈利預盈金額來看,已公布業績預告的43家企業中,共計有16家預計凈利過億元,除去已發布年報的TCL、老板電器、兆馳股份外,另外13家為蘇泊爾、三花智控、九陽股份、萬和電氣、華帝股份、新寶股份、奧馬電器、奮達科技、銀河電子、天際股份、秀強股份、愛仕達和浙江美大。
行業業績增長強勁
黑電擺脫困境
“目前尚未發布預告的格力、美的、海爾等白電巨頭,業績增長或更為搶眼,主要是受上半年空調銷售火爆,巨頭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產品升級漲價推高毛利等利好因素推動。”東莞證券分析師潘紹昌表示。今年以來,空調內銷市場“漲聲連連”,尤其是今年3月以來,空調市場更是以爆發式增長的勢頭,在大家電品類中傲然獨立。不少空調廠家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用“業績大漲”、“一枝獨秀”、“漲字當頭”等來評價今年的市場。某廣東區域老總說:“今年早早就完成了銷售任務,目前正在對下一空調冷年進行布局。”另據奧維云網預測,2017冷年我國空調內銷市場零售量預計達4960萬臺,同比上一冷年增長9.9%。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除白電和廚電行業保持一如即往的增速外,黑電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明顯改善。家電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告訴記者,黑電品牌集中度更集中,競爭也更激烈,今年上半年TCL、康佳營利同比均大幅提升,一個凈利增長70%,另一個預增超過100%,而前兩年,他們還在虧損泥淖里掙扎。他認為,黑電行業通過數年的痛苦改革,已經擺脫了此前僅靠賣硬件賺錢的苦日子,轉而形成了靠面板、靠互聯網內容、服務運營,甚至靠金融投資來形成多維度立體盈利。而就在上周,康佳集團董事局主席劉鳳喜宣布,未來康佳將不再只是彩電企業,而是將轉型成為一家“投資控股平臺”。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