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房,開發商送太陽能熱水器,既經濟又環保,這本是件十分愜意的事情。但最近,有不少寧波市民向媒體爆料,開發商贈送的這一“綠色福利”被集體嫌棄,交房沒多久,業主們就商量著把這些熱水器全部拆除。有市民說,房子的銷售人員也認為這東西不實用,但為了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又不得不裝。
價值一兩千元的太陽能熱水器,紛紛被當作廢品30元一個處理給破爛王,固然很是令人心疼和惋惜。但不舍歸不舍,嶄新的太陽能設備尚未啟用就欲拆之而后快,業主們的考慮并非毫無道理:除了所裝熱水器的牌子不硬、體形太大,連接熱水器的管道過細且是鐵管,用不了多久就會生銹,還有沒給單獨立表,將來水、電和維護費都需公攤等等,都讓人們擔憂用了之后會生出一堆麻煩。
推進節能減排 某些新建小區用太陽能是硬性規定
正如政府有關部門所表態的,“只有讓住戶認可并放心使用預裝的太陽能設施,才能真正把節能減排落到實處?!蹦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民反映不少太陽能熱水器就其外觀、結構和設計來看,開發商在安裝時可以說根本就沒打算讓住戶實際使用,已然折射出:在落實節能規定與體現實際效用方面,明顯存在著說歸說、做歸做的“兩張皮”現象,甚至根本就是以事實浪費換取“名義節能”的背道而馳了。
“熱水器當廢品賣”的節能怪象,當然不能說是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導向有啥不對,而明顯屬于貫徹和執行這項政策時的“最后一公里”出了問題。就小處而言,開發商如果只為應付政府規定,而裝模作樣地裝上那些華而不實的“擺設熱水器”,其造成的資金和資源浪費是明擺著的;但從更大的視角來看,政府部門大力推動“綠色建筑”和節能減排,肯定也有不菲的資金補貼與實質扶持,那么耗費的國家財政及社會資源,豈非更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巨大漏洞矣?
節能減排是政府工作的“軍令狀”,也是民生獲益的“好聲音”。盡管現在不少市民嫌棄開發商贈送的太陽能熱水器,但他們也實話實說,假如消除了各種不足之處和后顧之憂,其實都是喜歡接受這種“綠色福利”的。這便表明,有關各方不應把小區業主們的“熱水器當廢品賣”,當成是節能工作難以做得盡善盡美的推諉理由,而要千方百計地制訂周全方案,從細從實地滿足居民需求,在“最后一公里”方面做出精彩文章,體現昭昭亮點。
節能減排來不得心浮氣躁、急于求成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節能減排也是如此,需要的是科學的循序漸進,否則未必不會“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久前有報道稱,在深圳福田區,擁有3996戶住戶的僑香村安居房小區,曾經投資4800萬元建成了號稱“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但自熱水系統原運營企業倒閉后,該市最近出臺了加裝燃氣管道的改造方案,將局部甚至全部廢除該系統。小區居民紛紛質疑:說好的15年熱水系統,咋不到4年就廢棄了?輿情更是追問,如此不菲的政府公帑,難道就是輕輕松松用來“交學費”的么?
“熱水器當廢品賣”不是節能是浪費。無論如何,節能減排的成就與亮色,都不能有用堆堆“嶄新廢品”換取“可喜數據”的一席之地。因此,這“最后一公里”的綠色質量,包含著民心期待,也考驗著實干智慧。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