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措施,通過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觀點稱,在房地產市場出現下行、房企資金來源受阻的背景下,此次措施的出臺進度略超市場預期,原本搖搖欲墜的樓市或將再一次獲得喘息機會。
三板斧真能救市?
近一個月來,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政策密集出臺,這顯示了國家穩經濟、穩市場的決定。
首先,監管層支持房企融資的“第一支箭”,針對行業風險偏好反轉,滿足行業合理信貸需求,平穩行業出清節奏;
其次,“第二支箭”針對金融機構短期的過度反應,支持優質民企債券融資,控制出清主體范圍;
最后,也就是“第三支箭”,有利于鞏固行業的抗風險能力,加速民企不良資產出清,盤活存量資產,穩定行業投資預期和信心,行業迎來系統性支持和資產負債表優化。
至此,穩定房地產融資形成了信貸、債券、股權融資的“三箭齊發”態勢。可以說,這樣的重大利好已經讓低迷樓市等太久了!
數據顯示,2022年已經有320家企業宣布破產,11月,全國百強中就有37家房地產企業宣布違約,且在房地產投資金額上,1月至10月,房地產投資金額113,945億元,同比下降8.8%,住宅投資金額86,520億元,下降8.3%。
融資難是房企日子之所難過的很大原因之一,所以,此番“三箭齊發”的給力政策,房企或許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渡過難關。
政策支持之下,市場聞風而動,福星股份、世茂股份、建發國際集團等上市房企都在第一時間拋出了非公開發行再融資計劃。
然而,縱觀此輪政策,其中想要解決的很大一部分是融資問題,需求端卻并未得到根本解決。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0月,商品房銷售額度108,832億元,同比下降26.1%,銷售面積111,179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全國百強房地產企業銷售總金額60,954.6億元,同比下降43.3%。
這么來看,要想真正穩住房地產經濟,那么,融資和需求就都必須同時得到重視才行。
家居市場能分到一杯羹?
講完樓市,再說回大家居產業,作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兄弟產業,房企甚至是樓市的穩定,勢必會對大家居產業產生多一重保障。
2000年-2015年,房地產迎來長達15年的黃金時代,這期間房地產投資平均增速24%,商品房銷售面積平均增速20%,行業毛利潤率高至38%。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98-2020年竣工商品住宅合計126億平方米,仍占當前城鎮住宅存量的40.6%。
作為房地產的下游產業,家居與其深度捆綁,坐享不少漁翁之利。
以規模建材家居賣場的銷售總額為例,到2012年,全年就做到了12467億元;家具、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總額均逼近2000億元;家具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經常超過7000億元,部分年頭超8000億。
然而,當房企和樓市一蹶不振開始,寒冬也會迅速自上而下地傳導下去。
數據顯示,2021年,受房企暴雷事件連累,在64家A股上市家居企業中,就有14家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總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最高的為37.29億元的帝歐家居,歐派家居、索菲亞分別以12.18億元和11.8億元次之。
受此影響,帝歐家居2021年凈利潤下降87.8%,今年上半年凈利虧損2.2億元-2.8億元;索菲亞去年及今年一季度均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說一千道一萬,房企和樓市的穩定,對于大家居產業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重大利好。
所以,我們相信,在一系列宏觀調控,以及疫情逐步放開明朗的情況下,市場終將逐漸轉暖,而此次房地產的利好信號,勢必會給所有家居人帶來更多更大更強的信心。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