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壁紙的材質除了無紡壁紙外,其他壁紙的底襯基本都是純紙,浸膠后壁紙紙帶的寬度由原來的53厘米會膨脹到54厘米。要避免壁紙膨脹帶來的不良影響,我們壁紙貼到墻面上時,要保證膠液比壁紙干得快,這樣膠液已與墻面粘在一起,這時候壁紙的寬度為54厘米,處于伸張后的狀態,便非常平整了。
如果門窗沒關閉而產生穿堂風,又或者暖氣沒關閉,及原來墻面上的舊壁紙沒全部除掉,都會導致壁紙比膠液干得快,這時壁紙的寬度將從浸膠膨脹后的54厘米向53厘米的寬度收縮,結果造成了裂縫及翹邊的出現。反之,如果浸膠時間沒達到所要求的8至12分鐘,壁紙貼到墻面上之后會繼續伸張,最后造成隆起或皺折的現象。要避免壁紙收縮造成壁紙和墻面剝離等問題, 在貼壁紙后一般要求是陰干的,因為貼完之后馬上通風的話,空氣流動會造成膠的凝固加快,沒有使其發生正常的化學反應。所以貼完壁紙后一般要關閉門窗3到5天,最好一周時間,待壁紙后面的膠凝固后方可開窗通風。
貼壁紙時,上膠量均勻也一樣重要,因為膠量不足的地方會出現小氣泡或邊緣粘接不好,膠量過多則會從邊緣溢出并在壁紙上留下污漬,采用打膠機施工將大大減少此類問題的出現。
如壁紙接縫或花紋的垂直度有較小的偏差時,為節約成本,可忽略不計;但壁紙接縫或花紋的垂直度有較大的偏差時,則必須將壁紙全部撕掉,重新粘貼,且施工前一定要把基層處理干凈平整。如相鄰的兩幅壁紙間的離縫距離偏小時,可用顏色相同的乳膠漆點措在縫隙內,漆膜干燥后一般不易顯露;如相鄰的兩幅壁紙間的離縫跨度很大時,則可用相同顏色壁紙進行補救,但不要顯出補救痕跡。
由于壁紙較容易受潮,所以在貼壁紙前要刷一遍有防潮作用的界面劑。過去是采用刷醇酸清漆,但這種漆有味道,環保性較差,近年來普遍是刷基膜。基膜一般在壁紙商店有銷售,價格當然比醇酸清漆貴,但無污染很關鍵,是目前裝修普遍采用的。 如果是在壁紙剛剛粘貼完時就發現有死折,且膠粘劑未干燥,這時可將壁紙揭下來重新進行裱糊。如果膠粘劑已干透,則需要撕掉壁紙,重新施工粘貼,但黏貼前還是要記得把基層處理干凈平整。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