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居市場挑戰激增,中小型企業或將面臨洗牌,這當然也少不了陶瓷企業等。現如今坐等消費者上門就能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陶瓷企業只有將發展路上的"痛點"一一清除,才可以取得長足進步。
痛點一:"找對象"太難
近幾年,隨著市場蕭條,陶瓷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經銷商,就算開店也很難保證"存活率",如果開一批死一批,對陶瓷企業而言并非好事。有人戲稱招商就像"找對象",這其中經銷商是否可以理解產品、廠家品牌理念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這兩年,生意更難做,開新店越來越難存活,陶瓷企業更應謹慎對待。
如今,陶瓷企業正面臨轉型,從原本單一的招商向服務商轉型。以前考核招商人員只看店面,現在不僅要考核開店,還要加強對經銷商的服務,不能只"開店"不"養店"。陶瓷企業不能一味搞"饑餓營銷"甚至"綁架營銷",把經銷商拉到廠家參觀產品,"好吃好喝地供著",并召開具有"洗腦"效果的優秀經銷商分享大會,送禮品、送抽獎,讓經銷商簽下單,進而開店,這是不顧長遠打算的做法。
痛點二:被高庫存"撐死"
陶瓷企業除了招商出現障礙外,庫存高居不下也像"慢性病"一樣令人生畏。有人說:"很多企業不是沒生意餓死的,而是生意好做時,拼命做庫存,最后撐死的。"高庫存現在已成為陶瓷行業的一大"癥候"。
如果廠家的生產周期過長容易產生庫存問題,控制生產周期等于控制庫存。其實,陶瓷行業庫存問題,早在多年前便有了苗頭,大部分陶瓷企業不得不低價出售庫存產品,以緩解資金鏈緊張問題,而近幾年也逐漸倒下一批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廠家,可見解決庫存問題,已"迫在眉睫"。
經濟環境不景氣時期,陶瓷企業發展要承受比以往更大壓力。但是,俗話說的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所以在走在發展"痛點"的路上也是一種進步,最后終將還是會迎來彩虹。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