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正處在并購、整合的大周期中,2016年這一趨勢仍將繼續,且會更加活躍。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統計,一季度節能環保并購、融資案例已超過30筆,有近五成涉及金額超過億元。業內分析,對于節能環保公司而言,如果只局限于某一領域,空間有限,很難做大,隨著大量節能環保企業逐步壯大,今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并購規模有望繼續增加。
企業加速抱團
專家表示,2016年節能環保產業行業并購整合依然是大趨勢,案例數量會越來越多,尤其傳統節能環保領域的并購會更加活躍。通過同業并購實現主業壯大或區域擴張、拓展產業鏈、打造綜合節能環保服務商,是節能環保類上市公司發展的一大特點。這類舉措也能令企業自身發展格局趨于明晰和穩定。
數據顯示,在今年一季度,少至幾十萬元,多至十幾億歐元的融資、并購案在節能環保行業中更是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業內人士指出,一季度并購、融資行為活躍度大幅提高,主要是因為節能環保企業發展至今,資產規模幾千萬元的公司已經不少了,但受限于上市難,因此需要找到更有力的“靠山”,而規模上億元的企業短期內也很難實現利潤快速增長,銀行對輕資產的民營節能環保企業授信額度控制較嚴格,因此整合相關企業形成合作勢在必行,今年起,節能環保產業進入融資并購“大年”幾成定局。
擺脫政府買單
節能環保行業并購潮出現后,節能環保領域的并購、融資大多數涉及金額仍然較小,幾百萬元、幾十萬元的合作比比皆是,這背后可能顯現出的問題是:目前我國節能環保市場仍然較小,企業發展對于政府的依賴程度仍然較高。
不可否認,目前,政府拋出的節能環保訂單仍然是企業不能忽視的一塊蛋糕,廣發證券曾發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4月底,A股上市公司已披露的PPP項目訂單共1550個,計劃投資總額突破2.2萬億元,其中節能環保項目超過239個,總投資額超過1270億元,與此同時,各地政府還在不斷推出節能環保PPP項目包。此前曾有不完全統計顯示,在已公布的PPP推介項目中,生態節能環保領域在數量上占據明顯優勢。
專家表示,企業希望政府為節能環保市場背書、買單確實還是存在,相對比較集中在水污染治理、垃圾處理領域,因為這些行業是特許經營,必須由政府出面簽單,但隨著我國節能環保標準逐漸提高,市場的節能環保、治污需求已經愈發增加了,尤其是大氣治污領域已經幾乎沒有政府買單的行為了,對于整個節能環保行業來說,市場需求占比幾乎可以比肩政府買單項目了。
激活節能環保市場“在經歷目前市場的洗牌后,未來,節能環保行業的并購融資潮可能還會持續一年半到兩年,在此之后,行業中將迸發一批初始規模在40億-60億元的企業,成為行業的龍頭企業。”白云峰分析稱,此前多年,我國的節能環保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等類型的企業,而現在,具備資本操作能力的節能環保企業才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缺乏資本工具的公司就只能向更有能力的公司整合。
那么,激活更大規模的節能環保市場到底還需要布局哪些關鍵棋子呢?對于未來的第三方治污市場,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時常將“監管到位”四個字放在嘴邊。在他看來,本該成為政府監管另一把利劍的第三方治污企業,由于與排污企業有著付費與被付費的利益關系,反而可能成為違法違規排污更有力的保護傘,與此同時,只有對于排污企業的監管、處罰不打折扣,甚至從嚴進行,才能倒逼企業將節能環保需求充分地釋放出來。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