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燈具的發展
照明燈具的發展趨勢是LED,大潮勢不可擋。這股大潮可以追溯到2010年,聯合國全球綠色節能委員會2010 年底統計顯示:全球照明用電量高居全年總用電量20%,但是僅有10%的電能轉化為光能,另外90%變成了熱能浪費掉了。在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會議中,各國首腦均就降低本國的碳排放做出了莊重承諾。而削減照明領域的能源浪費,無疑是節能減排的重點之一。
以廣州電視塔為例,其使用的6 696套55 W 的LED 燈具,44 套300 W 的LED 光燈具,效果光彩奪目,但是立面功率只有5 W/m2,正常運行時1 h 電費不足1000 元,比傳統照明方案節能1/2 以上,僅占國家標準的1/3。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物理所顧問、總工肖輝乾教授指出,作為傳統燈具的替代產品,LED 照明發展前景廣闊。開發、生產、推廣和使用高節能、長壽命、高光效、優顯色優勢的LED 燈具,成為照明燈具廠商關注的重中之重。
自2003 年中國LED 產值超過100 億元開始,近幾年均以每年增加30%的速度增長。2010 年,LED 市場呈現出爆發勢頭,Cree 技術突破,十城萬盞,上海世博會10 億顆LED 和廣州亞運會光亮工程,以及三星、松下等大企業紛紛進入LED 照明產業,行業熱點不斷。
近年來,國內LED 燈具仍呈現著持續發展的態勢,其主要驅動力有以下3 點:
一是國內LED 照明市場將出現進一步的強勁增長。市政建設、公共設施、園林景觀、私家裝飾、電子產品等各個領域,都將越來越多地應用LED 照明。尤其是LED 從商用市場到通用市場的華麗轉身,更是吊足了所有從業者的期待。
二是國家的政策法規,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十二五”期間,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半導體照明位列其中。今年《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也對LED產業有很大的支持力度。
三是LED 產品技術不斷進步,價格逐步降低,具備更強大的競爭力。近年LED封裝COB、CSP等技術成為熱點,LED產品光效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預見,將來市場上將推出更高效、更廉價的發光芯片,逐漸改善LED 照明相比傳統照明的價格劣勢。當然,與此同時專家也提到,我國LED 照明產業也面臨著核心技術缺乏、人才匱乏等“瓶頸”問題,快速擴大的LED 產能,同時也在累積行業過熱的風險。
亮化工程的發展趨勢
亮化工程趨勢,是從重點突破到遍地開花。2002年之前的中國,幾乎沒有人知道建筑為什么需要專業照明設計師,亮化工程也沒有像今天一樣,從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中獨立出來。
回顧中國照明設計的發展歷程,智美照明首席照明設計師任見介紹:“在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上,燈光藝術大放光芒之后,中國城市夜景亮化項目如雨后春筍一般,迅速催熟了照明這個新生行當”。近幾年,中央出臺數萬億元投資計劃,拉動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建設等消費需求,催生了對城市亮化工程的大量需求。
在2010 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之后,大放異彩的照明工程,強化了政府對亮化工程的重視,各城市紛紛加大夜景建設力度。從目前各地竣工、在建和規劃的城市照明工程中看到,國內大型的亮化工程已經形成了“中心輻射,星火燎原”的發展態勢,以北京、上海、廣州為軸心,輻射到東、中、西部,各大省市。
北京、上海、廣州是這一輪亮化工程火熱的策源地。北京奧運會中,鳥巢及水立方首先吊足了胃口,在奧運后還成為北京的重要夜景景點;而上海世博照明,也在這座國際都市的夜景中,展現出東情西韻交融的一面;第16 屆廣州亞運會的開幕、落幕,則將珠江兩岸的旖旎夜色畫卷展現在世界面前。在鳥巢、中國館、“小蠻腰”的感召下,各地政府不斷加大對亮化工程的投入。
在東部地區,上海蘇州河沿岸、浙江定海海濱公園、汕頭城市照明等一批全國性重點照明工程相繼完工,各地政府投入上億資金打造城市夜景。在中西部地區,哈爾濱“大冬會”、鄭州鄭開大道也是亮化工程的重點,而重慶市投入3 000 萬元將江北商圈打造成城市夜景招牌、陜西3 800 萬元照亮西臨高速、桂林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 周年之際,投入1 600萬元改善城市照明系統,也是亮化工程中的大手筆。
從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推進,將大城市的美化效果傳遞到小城市,從重點突破到遍地開花,中國版圖上的亮化工程,將逐漸形成星星之火,點亮神州大地的趨勢。
照明設計的潮流
照明設計的潮流,是在獨立化與一體化之間動態演進。照明設計最初是附屬于建筑與景觀裝飾的一部分,從20 世紀50 年代的美國開始,逐漸分離出來形成一個單獨的行業,并在設計領域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而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既沒有獨立的照明設計公司,也缺乏照明設計師。直到2005 年左右,國內照明項目起步,照明設計才獨立發展起來。從附屬裝飾項目到獨立門類,再到與建筑、景觀、裝潢并駕齊驅,照明設計歷經了從元素化到獨立化,繼而一體化的演變。
據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博士生導師詹慶旋教授介紹,最初國內照明設計系由國外設計師帶回,促進了中國照明設計的發展和提高。然而,近幾年真正影響中國照明設計格局的,是來自學院、獨立照明設計公司和照明工程公司的三股力量,他們在中國龐大的照明版圖上獨立發展,在重大工程項目和研究領域中有機結合,形成三大流派共同發展的局面。
(1)學院派。顧名思義就是學校、學會和研究院、設計院為代表的流派。學院派的特點,是權威和專業,其代表包括清華大學的詹慶旋教授、榮浩磊教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肖輝乾教授以及北京建筑設計院的鄭見偉等。學院派足夠專業、權威,但數量極少,通常學院派設計師非常忙碌,但仍難以滿足高端項目照明設計的巨大需求,因此一般項目也不一定能夠落入學院派專家法眼。
(2)獨立照明設計公司。獨立照明設計公司一般都是實戰型的企業,憑借自身實力在市場中摸爬滾打,一路成長起來的。智美照明首席照明設計師任見指出: “雖然國內獨立照明設計公司的歷史比不上國外,但是我們以專業立身,以優秀的設計實力打天下,這也是智美照明多年來贏得全國260 多個重要項目業主認可的關鍵所在”。
(3)照明工程公司設計團隊。國內大型的照明工程公司,多擁有雄厚的資本及權威的資質,能夠自主靈活地整合國內現有資源,投入到工程建設中。他們有具有較為豐富設計及施工經驗,不足之處在于其人員均在專業性方面較為獨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較為專業的照明公司來說,缺乏靈活性。這類公司也是目前中國高端照明設計項目中活躍的中堅力量。
2015 年中國照明行業保持高速發展,無論是強勢搶占市場份額的LED 照明產業,還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的亮化工程,抑或沖鋒新穎、高端設計之路的本土照明設計團隊,都將直面迎來更大的機遇,并以“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姿態,馳騁中國照明市場,上演精彩紛呈的戲。
更多資訊,請關注中國品牌榜http://www.ivpznte.cn/歡迎轉載與分享!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