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國家領導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國內GDP增速6.6%;2019年國內GDP增速目標6%-6.5%。雖然目標略有下調,但是亦釋放了利好政策信息:降稅減費、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增加中小企業信貸等。
每天都有好消息,每天都有壞消息,這就是企業主經營的常態環境,我們要適應并融入大環境。
中國(五金)交電渠道聯盟秘書長、匠信照明總經理朱云波
我國LED照明應用領域(本文只討論應用領域)在近幾年呈現出越來越強烈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木林森、雷士、歐普等一線品牌產銷增長迅猛,反觀中小企業大多增長乏力,倒下無數新生品牌。
對于行業發生的“馬太效應”,業內人士看法不一。有消極看法,說:照明行業形勢嚴峻;也有積極的看法,曰:照明行業有更多機會。
應當說兩種看法都有自己的理由,照明行業從十幾年前的平均增速30%下降到現在的10%-15%;增長放緩之后壓力陡增,競爭從“增量市場為主”轉化為“存量市場的搶奪”,家底豐厚的先發企業更具優勢,后發中小企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需要更多智慧與能力。
所以,套用馬云的話,不是照明行業不好做了,而是你的公司不好做了。筆者認為,看問題要辯證地看待,再好的行業也有企業倒閉,再差的行業也有企業賺錢。失敗有原因,成功有方法。
面對行業變化,抱怨無益,找方法才是出路。那么新生品牌的機會和出路在哪里?
據統計,中國有超過10萬戶照明經銷商及超過100萬戶照明五金經銷商。這些經銷商的存在就是市場價值;而國內一線品牌及二線品牌個數屈指可數,或者說按照品牌思維運營的企業屈指可數。
狼多肉少,品牌是稀缺資源,市場對品牌有著強烈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價值和機會,我想這就是新生品牌或中小企業的機會所在。
“有機會”和“能否把握機會”是兩回事兒,把握機會就是要有策略、有方法,筆者在此姑且拋磚引玉幾個建議,與業內友人探尋真章。
1
第一、有品牌思維及規劃。行業不缺產品,缺品牌。每個經銷商店面里產品琳瑯滿目,但是店里好品牌不多。
對于品牌和產品,經銷商更希望看到和聽到新生品牌擁有品牌的思維方式和理念運營,更希望看到讓人興奮不已的品牌規劃,這是經銷商最關心的事情。
2
第二、準確的品牌定位。定位不當,終無所依。品牌定位還決定很多后續定位,包括市場定位、產品定位、渠道定位等等。
品牌定位決定誰是我們的目標,誰是我們的參照物,誰是路人。這也是經銷商精準銷售的前提條件,講出品牌優勢,跟誰比很重要。
3
第三、好產品是物質基礎。經銷商最低的要求就是賣合格的好產品。回歸原始需求,經銷商需要賣好貨,用戶需要用好產品。新生品牌在沒有品牌沉淀和大規模投入情況下,做好產品是本份。
例如:相關產品要過3C和安規,申請各項專利保護,在產品上下苦功夫、真功夫。如果新生品牌沒有產品優勢,等于失去了市場競爭的基礎,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4
第四、從強勢細分產品開始搭建產品陣容。照明產品種類繁多,一定要從最有優勢的產品類別切入,不輕易擴充產品線。單品遠比全品類難度小,更容易獲得成效。
5
第五、從對位市場層級開始,由小至大拓展市場。找對市場層級比做市場拓展本身更重要。即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更重要。產品定位適合一線城市市場,那么所有的推廣資源就要投放到一線城市。
6
第六、優秀精致的團隊是撬動以上工作的支點。與聰明人聊天,與靠譜人共事。創業階段的核心競爭力是團隊,一個新生品牌能夠走得更遠要看您與誰通行。
7
第七、少犯低級錯誤。如果錯誤不可避免,那么請少犯錯誤,至少是少犯低級錯誤。新生品牌的容錯能力有限,一次質量事故足以讓企業倒閉。
如果新生品牌能夠把握以上幾點,那么無論是新生企業還是經銷商,將不會出現選擇性障礙。按此路徑,新生品牌(中小企業)先成長為小而美的企業,進而成為小而強的企業。
新生品牌的每一次進步和成功,將促進行業的進步和穩定發展,也是眾多渴望經營品牌的經銷商的福音。一年之際在于春,每年3月照明行業的旺季拉開帷幕,祝愿新生品牌能把握歷史機遇,收獲成長和發展預期。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