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紅木家具都以其優美造型、嚴謹結構、精細做工以及制作用材講究等優點為世人所喜愛。而其中做工部分,已延續了數千年之久,古代先人代代流傳保留下來的高超制作手藝——榫卯,其作用無論是在建筑建造領域,還是對家具各部位連接牢固,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傳統紅木家具的靈魂,是人類輕工制造史上的一個奇跡。
榫卯是我國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榫卯結構在所有家具上都有形體構造的“關節”作用。如果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甚至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而它在紅木家具的使用上也有著許多的優點:
(1)更結實耐用。榫卯結構能夠效地限制木件之間向各個方向的扭動,而鐵釘連接是做不到的。例如用鐵釘將兩根木棖做成T字型組合,豎棖與橫棖很容易因扭曲而改變角度,但用榫卯結合就不會被扭曲。而且,鐵釘會銹蝕或氧化,中間連結部分的金屬銹蝕、疲勞、老化后容易使家具散架。
(2)便于運輸。大部分紅木家具是拆裝運輸的,到了目的地再組合安裝起來的,有了榫卯結構非常方便。如果用鐵釘連接家具,雖說可做成部分的分體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較多的家具就不行了。
(3)便于維修。就算是純正的紅木家具可使用成百上千年,也總會出現問題的,例如某一根棖子折斷了需要更換等。用鐵釘連接的紅木家具,做拆卸更換就不能象榫卯結構的來得容易。
(4)品質高。紅木木質堅硬,而鐵釘是靠擠和鉆勁硬楔進去的,這樣極易造成木材劈裂,而使用榫卯連接紅木家具,可大大提升它的內在品質,增強其耐用性以及各處原木用材的完好程度。
而關于榫卯的種類也有很多,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態來區分有:明榫、暗榫、套榫、夾頭榫、插肩榫、抱肩榫、鉤掛榫、燕尾榫、楔釘榫及走馬銷等等。
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工藝創造,榫卯結構所蘊含的數學、力學、美學和哲學智慧,受到了國外家具和建筑藝術家的一致贊嘆。正是這種精妙結構的運用,提升了紅木家具的藝術文化價值,也是紅木市場可一直繁榮興旺關鍵。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