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承,有創新,有工藝,有設計,更重要的是——有生活。
北京木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承器品牌創始人——馬宇晨
許多人問我新品牌【承器】的含義是什么?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創建承器時的心情。
我是馬宇晨,承器品牌創始人兼總設計師。
“承器”的誕生并不是因為發現了什么新的木材又或是發明了什么新的工藝,椅子還是椅子,桌子依然是桌子,無外乎, 改變的是我們對生活的態度,而態度,往往決定我們的生活。
記得剛入行時前輩的俚語猶在耳邊:紅木家具,就是明清經典,必須照譜上做,否則就不值錢了!
這是市場的態度,也是我們的態度,說的其實沒錯,只是把范圍模糊了,這只適用于行業不到千分之一的精品而已,剩下的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是不適用的,
然而可怕的是眾口鑠金的洗腦,不是也是了。
渾渾噩噩十數載,經常會冒出一些想法,卻又被現實所打敗。
感覺快已被這行的風霜雪厲浸透的時候,突然有一天突發奇想我應該為自己做一點不羈放縱的事情,幸運的是已有很多先驅讓我能看到前路的光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設計師。
對于一個新產品基本靠工具書和偶爾靈機一動的公司來說,設計師是一個神秘遙遠而又沒什么存在感的群體。
或許是身邊也沒有好設計師的緣故,總覺得設計師是一個以忽悠而生靠嘴吃飯的行業,但當偶然一次洛可可的賈偉談起心痛燙傷女兒而設計出55℃杯的時候,我突然覺得,
要做設計師可能更需要的是情懷。
于是接下來多年的銷售經驗讓我很輕松就變成了一個十分挑剔的客戶,先挑剔自己公司的產品,然后去挑剔別人家的產品。
挑著剔著就發現生活里其實有無窮盡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從簡單就能輕易改變的,到現階段近乎無解的都存在著,
于是我們開始嘗試,從易到難,從少到多,最難的應該是剛開始,因為所知不多,方向不清,立場也不夠堅定,所以很長時間都會迷茫這個事情是否有所價值,所幸的是,
路上開始有了小伙伴,而且越來越多,我們能看見彼此。
跨過迷茫期,當所見所聞所感越來越多之后,發現其實比較起來會更討厭的是形而上的設計。
而真正讓人感動的設計應該是觸動人靈魂的,當一個好的設計能夠幫他人解決掉煩惱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
我想這也就是我追求的價值所在吧。
從冰冷的機械工業回歸之后,傳統手藝帶著情懷和溫度迅速的進入視野,讓你不得不贊嘆傳統的精妙同時也發現傳統其實早已進入了血液,沁入了骨髓,
突然領悟創意不能沒有土壤,再高明的設計脫離不了基礎,于是徘徘徊徊最終還是回歸了我自己,回歸了傳統。
行萬里路,破萬卷書--看得越多越發現不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有模式,單調無味的工作變成了樂趣,公司還是公司,工作還是工作,而更多的是開始用心,開始用心生活,絕不將就。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知止之前,我們為了工作而工作,不斷的迷失自我;知止而后,即或是同一項工作,我們堅定,哪怕前路漫漫,當這一切成為理所當然的時候,“承器”來就了……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