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給燈飾照明行業帶來了重大變革,拓寬了燈飾照明產品的銷售渠道,但在線上市場拉升了燈飾照明產品銷量的同時,也重構了產業供應鏈中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流動方式。電商的發展固然給消費者購物提供了便利,但大部分人依舊高估了互聯網的力量,它并不可將燈飾照明產業供應鏈中的摩擦完全消除,效率低下仍是燈飾照明企業亟需克服的障礙。
互聯網力量被高估 大量消費依然發生在門店
時下,大多數人以為線上購物已成為主流,但實際上,大量的消費仍然發生在門店里。如果還用“線上”或者“線下”的眼光來打量用戶行為,才是真的OUT了。過去幾年,互聯網經濟對燈飾照明企業摧枯拉朽般的沖擊,其實是在重構供應鏈中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流動的方式。先打破,然后才可重構,通過減少各個節點之間的摩擦,加速流動來提高供應鏈效率。
但不少人高估了互聯網的力量,它并不可將供應鏈中的摩擦完全消除。當企業和消費者在感嘆互聯網倍數級的效率提升作用時,往往忽視了一點,大部分燈飾照明產業之前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這種巨大的落差,使得互聯網之水傾瀉時,形成了瀑布一般引入注目的景色。而在傳統產業依然擁有足夠高效率的歐美國家,并沒有產生這樣的景象。
效率低下才是燈飾照明企業被用戶拋棄的關鍵
不少燈飾照明企業和用戶之間重重隔閡引發的信息不對稱,層層無效周轉帶來的物流成本,加上從采購到回款的資金賬期……對企業而言,“線上”或者“線下”只是表象,究竟什么樣的方式更有利于降低這3種摩擦、提高效率才更重要。對用戶同樣如此。在購買決策的過程中,過去用戶會不斷地比較“下一家”門店的價格,現在用戶依然會不斷搜索“下一家”網站的產品,“也許下一家更便宜呢?”一直到這種行為的機會成本超過可可的收益。
用戶在線上下單還是門店購買,可可真的和年齡、城市等因素沒太大關系。獲得商品的時間越短,或者流轉過程中商品價值變得更高,對用戶的吸引力才更大。所以711的門店里總是擠滿了年輕人,餓了么、美團外賣的主力用戶也是他們;廣場舞App糖豆5000萬次的下載量,用戶多是中老年人,超市里搶購打折商品也是他們。當隔壁大爺手機里也裝上摩拜單車的App時,不要再用“跨界競爭”“降維打擊”來解釋自行車租賃門店的倒閉,復雜的名詞反而擾亂了商家的視線,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的效率太低。
綜上所述可知,效率問題才是不少企業被消費者棄用的關鍵所在。對燈飾照明企業來說,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需要想方設法提升效率,減少或者省去中間環節,提升用戶的體驗感。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