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供需關系正面臨著結構性的失衡。主要表現為,各行各業普遍存在這產能過剩問題,而一般都是中低端的產能過剩,剛好相反的是高端產能卻供應不足,導致人們紛紛購買國外產品以獲得需求滿足。由于這種結構性的失衡對我國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所以國家領導人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口號,提倡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各個行業認真升級產品。
需求創造的時代已到來
我們從先前的國人瘋搶日本馬桶蓋,澳大利亞奶粉被哄搶等等例子都可以看出,國內的供需滿足不了消費者需求,而令人矛盾的是產能卻過剩,這種"錯位供需"的結構失衡真的需要極度重視了。
其實,我國以往是消費能力不足,所以只要拉動需求,就能帶動消費,如今已不是這個樣子了,一位分析行業人士表示,"不是國人沒有消費能力了,只是當功能性需求被滿足之后,人們還有更高級的需求,經濟正在從需求拉動轉到供給拉動。"
從需求拉動到供給拉動,會帶來一系列的變化,分析人士認為,未來趨勢將是消費者需要購買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東西,滿足連自己也不知道的需求。其實這樣的事情已正在發生,當人們能夠滿足基本通話聯系需求的功能性手機流行時,誰也不會料到會有一種叫做"智能手機"的東西出世,新的需求隨之而來,手機歷史也從此改變。類似的還有無人機的興起、VR等技術。
社會正在進入需求創造時代,由此需求、產業,甚至變化本身都將升級,需求升級,人們的工作和消費與自我實現的過程聯系越來越緊密。互聯網的出現,讓變化的速度加快,類型變化加快,各個行業都在加速升級。
燈飾照明的需求創造
在這樣一個需求創造的時代里,跟上步伐才能發展的更好。當然,不論哪個行業,哪種產品,品質都是抓住消費力的重要一環,此次"供給側改革"中也很看重質量,用習大大的話說就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對于燈飾照明行業而言,目前仍處于替換傳統燈飾照明產品的階段,作為功能性的產品,品質是基礎,燈飾照明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曾備受詬病。產品質量自然需要技術提升的支持,隨著燈飾照明技術逐漸成熟,技術帶來的品質不穩定因素將逐漸減少,再加上行業標準的完善等外部力量的推動,燈飾照明產品品質將逐步提高,走向成熟穩定。
另外,"智能"風起,為創造需求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從智能手機,到智能硬件,人們的生活因此有了多維度的改變,新的需求不斷被創造。燈飾照明界的"智能"步伐也從未停止,從最初概念般生澀的調光調色到結合不同應用場景,比如道路等智能控制集成再到考慮融入智能家居,為人們提供更好地服務,智能照明在實踐摸索中一步步前進。
從發現需求到滿足需求再到創造需求是一個過程,需求升級,技術升級,產品升級,而隨著產品的科技性越來越好,服務亦要升級。科技的進步帶來了很多不曾想過的變化,燈飾照明行業的發展會不會與一些新興技術,比如VR技術等結合(比如用于營銷方式的變革)碰撞出火花,讓人有了開腦洞般的期待。
我們也可以看出,燈飾照明行業的升級之路是沒有盡頭得,長路漫漫,我們拭目以待吧。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