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熱水器企業和消費者都在價格上斗智斗勇,熱水器企業所標明的售價與成交價不對等,在消費者意識里已成一個固有觀念,決定成交價的關鍵要看個人的砍價能力,這樣一家比一家的,不僅使消費者對廠家報價感到疲憊,而且熱水器知名品牌的成交量也開始有了明顯的下降。
繼續“討價還價”還是“明碼實價”
其實,對于不少的熱水器企業來說,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許多消費者因為在砍價過程中沒有得到一個自己滿意的價格而離去,原因在于企業一時的不肯松口,企業爭取更大的利潤而失去了即將到手的訂單,這是熱水器企業一個極大的損失。“明碼標價”不是一味地對熱水器企業不利,當產品和服務與價格對等擺在消費者面前,明碼實價可以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買單,而不會再去削減熱水器知名品牌的盈利額,因此把價格擺出來未必不是一種好的營銷方式。
消費者“貨比三家”的潛在含義
事實上,許多消費者在購買熱水器時,都會經過幾家產品的比較選擇自己認為最值得購買的產品,那么消費者究竟在比較什么呢?熱水器企業需要搞懂的兩個點,質量和價格。熱水器市場的產品價格差距較大,無外乎兩個,一是低質量產品低價格,二是高質量產品價格虛高,那么消費者在進行這種“彈性”產品屬性選購時就會多加考慮,熱水器知名品牌擺出明碼實價,不僅可以讓消費者買到價格與質量對等的產品,還可以促進對熱水器企業的信任度。
消費者購買的不僅僅是一件產品,還是對熱水器知名品牌的信任,價格真實,質量對等,才會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實現明碼實價,是熱水器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