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都有聽說過微波雷達感應開關和紅外線感應開關?微波感應開關,是根據多普勒效應為基礎,采用最先進的平面天線,可有效抑制高次諧波和其他雜波的干擾﹑靈敏度高﹑可靠性強﹑安全方便﹑智能節能,微功耗﹑功能齊全﹑可以帶各類燈具。紅外感應開關全稱熱釋電紅外感應開關。自然界的任何物體,只要溫度高于絕對零度(-273℃),總是不斷向外發出紅外輻射,物體的溫度越高,它所發射的紅外輻射峰值波長越小,發出紅外輻射的能量越大。當人進入感應范圍時,熱釋電紅外傳感器探測到人體紅外光譜的變化,自動接通負載,人不離開感應范圍,將持續接通;人離開后,延時自動關閉負載。那么這兩種開關哪一種更好呢?
新型開關大選擇哪個適合你?“微波雷達”VS“紅外線”
1.微波雷達感應開關原理
通過平面天線發射電磁波,當有移動物體進入到電磁波的環境時,波形反射折回,平面天線接收到反饋的波形時,后續電路經檢測觸發信號工作。從而起來開啟與關閉的作用。
2.微波雷達感應開關特點
微波之所以被廣泛的應用,主要就是充分利用似光性、穿透性、感應距離遠這三大特點。
●似光性:指的是它與頻率較低的無線電波相比﹐更能像光線一樣地傳播和集中﹔
●穿透性:指它與紅外線相比﹐照射介質時更易深入物質內部。
●感應距離:可達8-18米。
3.如何識別雷達感應開關
01.智能感應:當有人進入雷達感應開關的探測范圍,微波探測器工作點亮燈,當人離開探測范圍后,燈自動熄滅。可自動識別白天和黑夜。
02.智能延時:雷達感應開關在檢測到人體的每一次活動后會自動順延一個周期,并以最后一次人體活動的順延時間為起始點。
03.工作方式:感應開關接通后,在延時時間段內,如有人體活動,雷達感應開關將持續接通,直到人離開并順延時間。
04.光敏控制:根據外界的光線強度,來控制雷達感應開關是否工作,以達到節能效果。
05.與紅外產品比較:雷達開關感應距離更遠,角度廣,無死區,能穿透玻璃,和薄木板,根據功率不同,可以穿透不同厚度的墻壁,不受環境、溫度、灰塵等影響,在37度情況下,感應距離不會縮短。雷達開關是紅外開關的理想更新換代產品。
4.使用注意事項
○禁止帶電安裝操作,嚴禁負載短路
○禁止超荷載功率使用
○當墻壁厚度小于10厘米時,該開關有可能會隔墻感應
○在感應區域內,不要有影響其探測的障礙物或不停運動的物體。
○不要以動蕩不定的物體作為安裝基面
5.紅外線感應開關原理
雷達感應與紅外感應對比表
紅外線感應開關原理:絕對溫度(-273度)時物體都將產生紅外光譜,不同溫度的物體,其釋放的紅外能量的波長是不一樣的。
一個是【熱釋電紅外傳感器(PIR)】。它能將波長為8一12um之間的紅外信號變化轉變為電信號,并能對自然界中的白光信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被動紅外探測器的警戒區內,當無人體移動時,熱釋電紅外感應器感應到的只是背景溫度,當人體進人警戒區,通過菲涅爾透鏡,熱釋電紅外感應器感應到的是人體溫度與背景溫度的差異信號。因此,紅外探測器的紅外探測的基本概念就是感應移動物體與背景物體的溫度的差異。
另外一個器件就是【菲涅爾透鏡】,菲涅爾透鏡有兩種形式,即折射式和反射式。菲涅爾透鏡作用有兩個:一是聚焦作用,即將熱釋的紅外信號折射(反射)在PIR上,第二個作用是將警戒區內分為若干個明區和暗區,使進入警戒區的移動物體能以溫度變化的形式在PIR上產生變化熱釋紅外信號,這樣PIR就能產生變化的電信號。
總結
紅外線感應開關:感應距離短,一般為2-4米,容易受到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而微波雷達感應開關似光性好穿透性強、感應距離遠這三大特點能夠全天候工作,是目前民用領域的主力軍。
微波雷達感應開關:可穿越大多數物體,可隱藏安裝于燈具內或其他地方;可控制節能燈和白熾燈。對物體的移動進行,有快速的反應,因此特別適用于快速行動的物體偵測上。因此被普遍應用在探測大地、普查地球資源、測繪地形地物,以及偵察軍事目標等的主要工作上。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