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日益加劇以及產能過剩都是現在的油漆行業比較嚴重的問題,其實國內油漆品牌商們一直都在努力搞產品差異化,然而在油漆行業里幾乎每次的差異化都好景不長,總會循環式的又回到同質化。
油漆業早期出現的同質化純屬為了“沾光”, 以達到快速發展的成效。在粗放經營時代,油漆行業處于快速上升期,涂企老板只要敢投就賺錢。企業在注冊商標和品牌時,盡量使用帶邦、士、潤、嘉等高大上的字形或讀音,希望從名字上多借些國內著名油漆品牌的勢,于是形成了某邦系、某士系、某潤系、某嘉系等略顯同質化的中國油漆品牌體系。
經歷了原始積累階段之后,大家都嘗到了不少甜頭,接著油漆企業都在玩命地搞中國式創新,努力搞差異化。在市場形勢比較好的時候,油漆企業特別想通過差異化定位,讓客戶記住自己的品牌,購買自己的產品,尤其是中小油漆企業,尤其是懷揣著顛覆現有油漆格局夢想的中小企業,創新的意愿和動力尤其強。大家費盡心思做一些形式上的差異化和簡單的創新,想要尋求獲獎、代言、概念營銷、制訂標準等各方面的差異化,取得市場競爭優勢。油漆分析師羅杰卡爾表示,正是這種脫胎于同質化的中國式創新,推動著油漆行業這十年來的快速擴張和飛速發展。追求差異化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創新產品,從聚氨脂漆到聚脂漆,到耐黃變,到現在的以油性為主兼顧UV、水性、粉末的油漆體系,全面朝著更環保、更低VOC和更高附加值的方向轉型升級。那為什么同質化演變成差異化后,又變回同質化了呢?那是因為市場由不規范變得逐漸規范了,經濟由高速增長變成中低速增長了,經濟下滑了,生意難做了。經濟下行,油漆行業由高速上升期的車道,變到了緩慢上升期的車道、開始接近下降的臨界點的時候,油漆行業必然由差異化變成同質化,這是中小油漆品牌為了生存做出的選擇。
大部分小型企業往往看不清楚行業形勢。但他們堅信一點,有不對路的跟著大品牌走就好。為了存活下去,很多中小油漆企業,會選擇穩健的戰略,選擇跟隨大企業走的戰術。如果大企業的調整,跟自己企業的差異化定位有所沖突時,中小企業在冒著巨大風險堅持差異化和跟著大企業走規避風險的二選一中,通常會選擇更穩健的后者,選擇跟著大企業明哲保身。這就是又循環回到同質化的主要原因。
在行業轉型開始步入規范經營時代,簡單的形式上的差異化已經不管用了,油漆企業開始比技術、比服務、比內功、比成本、比匯道、比供應鏈體系、比服務鏈體系、比戰略眼光、比品牌影響力……規范時代,油漆企業也在比老板的格局,戰略的眼光,團隊的執行力;比對行業的理解,對時勢的判斷,對市場變化的應對;比不管在上升期還是下降期,不管在高速發展期還是低速發展期,都有辦法持續增長;比在面對生存風險和利益誘惑時,對差異化的那份堅持;比誰更專注,這就是中國式的差異化一直出現的原因了。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